评估政策背景及评估方案
时间:2018-11-23 来源: 作者:管理员 访问量:
1、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哪些?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对局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有着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 “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 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2、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有哪些新要求?
答: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美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进一步强调,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深人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o20年)»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加强质量保障与评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二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 建立科学、 多样的评价标准”; 三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四是“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 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五是 “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六是“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3、什么是“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答: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 9号)指出,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 以院校评估、 专业谈证及评估、 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一是强调高校自我评估, 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和质量意识。.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 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 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并使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实行高校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 。 通过建立高校、 国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形成常态监控机制, 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一些核心数据, 加强对状态数据的分析, 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库在学校自查、政府监控、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分类开展院校评估,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促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 院校评估分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两类,接受合格评估并取得“通过”的学校,五年后进入审核评估。四是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 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一方.面鼓励专门机构和行业用人部门对高校的专业进行评估, 促进人才培养与职业准人资格制度相衔接; 另一方面, 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 提高我国高校的专业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五是开展国际评估,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促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专业和高水平大学。 积极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教育机构增强交流合作, 扩大和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权和竞争力。邀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评估工作,提高评估工作水平。鼓励学校自主开展国际评估, 聘请世界高水平专家和评价机构, 在学科专业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和流程开展评估。
4、国际上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哪些?
答: 国际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概括起来有以下共同经验。
周期上,大部分国家每5 ~8年开展一次评估。
内容上,多数国家都是既开展学校评估,也开展专业认证及专业评估 。 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是评估的主要内容。
模式上, 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认证模式, 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结论一 般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二是选优模式, 主要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 结论一般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几个等级;三是审核模式, 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 是否有自律机制。 我国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就属于审核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评估后评估专家组都要给出评估报告, 促进学校自我改进。
组织方式上,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政府主导型, 二是政府、 社会共同参与型, 三是民间主导型。 实行管办评相分离是多数国家评估制度的共同特点。
5、教学评估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什么作用?
答:本科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不仅能鉴定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诊断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间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而且能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促进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同时,教学评估还具有激励和督促作用,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自我约束、 自我监控机制, 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我国以往开展的教学评估实践已充分证明,学校通过评估, 教学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达到了保障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6、什么是审核评估?
答: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 。 «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 10号) 中对审核评估进行了详细阐述,概括地讲,它是依据被评估对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被评估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
审核评估不同于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 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 达到标准就通过。 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 主要是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 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审核结论不分等级, 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目的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 强化自我改进, 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7、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答: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一坚持、两突出、三强化”。这就是要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二十字方针的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 强化办学合理定位,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审核评估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 一是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校自我评估、 自我检验、 自我改进为主, 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目标性原则, 强调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三是多样性原则,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 鼓励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 分类评价的思想。 四是发展性原则, 强调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五是实证性原则,强调基于证据做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以上原则贯穿于审核评估方案的内容中, 贯穿于评估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中, 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自建过程中。 8、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强调“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和“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强调“对国家负责”是因为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 因此通过评估的诊断作用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评估是政府提供的一项服务, 目的是通过评估的手段来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审核评估倡导评估专家与学校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共同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为学校服务”的理念。
“ 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反映了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评估只是外在的促进因素,内在驱动力还在于学校自身。外部评估能否转化为学校持久发展动力, 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 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也取决于学校自身的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体。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 。 同时, 学生又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学生评价是改进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 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校办学的多样性与自主性,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估的真正受益者。
9、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答: 审核评估涵盖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要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工作“四个度”进行审核。.一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 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以上这几个方面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评估专家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审核, 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质量做出全面的判断 。
10、审核评估的对象及条件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对象包括两部分高校: 一是参加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 及以上结论的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 二是参加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 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参加审核评估的学校应达到两个条件: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应达到教育部颁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 2号) 规定的合格标准; 二是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 567 号)规定的相应标准,即2012年原则上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并逐步提高。
从参评学校应达到的条件可以看出, 审核评估一方面要促进高校改善办学条件, 另一方面要促使办学方履行职责 。
11、“审核评估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答: “审核评估范围” 是围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所设计的审核内容,由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为审核项目,共有“6+1”项内容,分别是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和质量保障,另加了一个自选特色项目 。 第二个层次为审核要素, 把六大审核项目划分为24个要素。 第三个层次为审核要点, 把审核要素的核心内容体现在64个审核要点上(以上内容见附件) 。
12、如何理解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项目.、要素、要点三者之间是一个整体, 这些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涉及的核心内容, 体现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
其次,项目包含要素,要素包含要点,即项目反映了审核的核心, 要素体现项目的目标要求, 要点是具体阐述要素所必须关注到的点 。 但是面对繁杂的教学工作, 对项目的考察并不能仅限于该项目下的要素和要点, 还需要其他内容来支撑项目, 因此对某个具体项目而言, 要素和要点是它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最后,各个项目和要素间相互关联。例如,“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这一要素,也会体现在 “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几个项目中。
13、 什么是审核评估的自选特色项目?
答: 在审核范围的六个项目之外, 增加了一个自选特色项目 。 这一项目的设立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开放性, 体现了审核评估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 学校可以在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这六个项目之外, 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自行选择(也可以不选)特色鲜明的项目,作为补充审核的内容。 自选特色项目应该详细说明学校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今后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
14、如何理解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答: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 例如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高等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 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从培养目标出发, 经过若干教育教学活动, 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完成一个培养过程。 适应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 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些教学环节,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15、如何理解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
答: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的、 显性或隐性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要素 。 教师和教学资源通常包括教师队伍, 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经费, 教材,教学仪器设备等。
教师和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 国家对此有基本的要求,例如,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师学历结构等, 这些指标是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此外, 学校依据自身情况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应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人、财、物条件支撑, 以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师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是教师质量的体现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16、如何理解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答: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改进等若干部分组成。
学校应依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 建立学校自身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学校应该依据这些质量标准开展教学工作 。
学校应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教学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开展院系评估、专业评估、 课程评估等。
学校要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充分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对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控作用, 并结合自评工作,按年度形成并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应通过自我评估、督导检查、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收集相关教学信息, 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调整、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如何理解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答: 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 学校应建立对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査机制, 定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映, 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及改进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和评价者之一。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服务工作的质量, 归根到底表现为学生的素质是否得以提高、学习需要是否得以満足。学生的评价与满意度是学校工作质量的内在标准。 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 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满意度。
———摘自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