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润华


l 1958年出生、男、工学博士(浙江大学机电工程),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终身名誉主任,河北省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l 曾任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府参事、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

学术兼职

l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计算机辅助创新组织(WG5.4)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技术创新方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TRIZ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

l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编委、《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委、《机械设计》编委、《工程设计学报》编委。

l 广东省创新方法智库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l C-TRIZ/TRIZ、技术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设计等。

科研项目

l 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项目子项1项、国家支撑计划1项、863计划2项、创新方法工作专项4项、国家自然基金8项、河北省及天津市项目多项。各级地方政府及中船重工、中信重工、航天五院、华北油田、中车-唐车、锐捷网络、河钢、包钢等企业横向课题多项。

l 部分项目为:

1. 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new product, business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Erasmus+ Programm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5-3083/001-001 2015.10-2018.109.22万欧元/98万欧元,河北工业大学为7所联合申报高校之一,子项负责人。

2. 国家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和考核机制设计,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工作性任务,2017ZG—0042017.11-2018.6

3. 提高我国船舶制造自主设计能力的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我国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的共性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子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子课题, 2010 - 2011

4. 面向原始创新的模糊前端及概念设计系统化方法研究,863计划,2006AA04Z1092006.12-2008.12

5. 自主版权三维CADERP软件在离散型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863计划,2002AA53002002.9-2004.8

6. 支持产品技术突变性创新的方法集成研究、工具开发及企业示范应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3IM0304002013.12-2016.05

7. 技术创新方法基地支撑技术及其企业应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1IM010200,, 2011.10-2014.9

8. 创新方法培训及技术创新方法研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09IM0207002009.11-2011.7

9. 多技术创新方法集成理论与应用研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08IM0301002008.12-2010.5

10. 机遇驱动的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51592017.1-2020.12

11. 机械产品突破性概念创新设计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1532013.01-2016.12

12. 基于TRIZ的破坏性技术事前产生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72050 ,2010.1-2012.12

13. 面向模糊前端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设想产生系统化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50592007.1-2009.12

14. 基于FUSION界面模型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045,2004.1-2006.12

15. 产品进化过程驱动的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50252002

16.基于TRIZ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方法应用示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8241837G2018-2020

 研究成果

l 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其他奖励5项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项;2016年获TRIZ领域国际奖阿奇舒勒勋章出版创新方法著作11,申请发明专利164,已发表论文508

1. 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Ø 构建了面向中国企业创新需求的发明过程解决理论:C-TRIZ。该理论是以前苏联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基础,面对国内区域与企业培养创新工程师及同时产出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要求,所构建的新一代技术创新方法。该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为敏捷发明过程,并由11类敏捷发明过程构成。特别适用于企业技术升级及颠覆性创新的需求、3-4级创新工程师培养。

Ø 创建并实践了一种全新的推广应用模式——批量“创新工程师-发明”模式。该模式由七个阶段构成,即遴选企业、企业遴选工程师、基础理论学习、发现工程、理论提升学习、工程难题研究与解决总结答辩。该模式有三个特征:一是时间长,一般需要8个月至1年的时间;二是以TRIZ项目为载体,工程难题或课题是一类TRIZ项目,工程师必须根据所学习的TRIZ基本概念与方法,重新审视企业的工程实践,独立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形成领域发明,即新技术;三是创造企业创新机遇,即第7个阶段不仅是答辩,企业管理层应对所有产出成果评估,选定若干领域发明并使之成为企业创新机遇,即配置资源,继续推进项目的后续开发,最终产出新产品或新工艺并实现创新。

      2. 主要论文

Ø Yafan Dong, Runhua Tan通讯作者, Peng Zhang, Qingjin Peng, Peng Shao. Product redesign using functional backtrack with digital twin[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49 (2021) 101361

Ø Kang Wang, Runhua Tan通讯作者), Qingjin Peng , Fanfan Wang , Peng Shao. A holistic method of complex product development based on a neural network-aided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system[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49 (2021) 101294

Ø Kang Wang, Runhua Tan(通讯作者), Qingjin Peng, Yindi Sun, Haoyu Li, Jianguang Sun. Radical innovation of product design using an effect solving method[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51 (2021) 106970

Ø Lizhen Jia, Qingjin Peng, Runhua Tan(通讯作者) & Xuehong Zh. Analogical stimuli retrieval approach based on RSBF ontology mode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2019, VOL. 30, NOS. 10–12, 599–624

Ø Wei Liu, Runhua Tan(通讯作者), Guozhong Cao, Zhengyan Zhang, Siyuan Huang, Limeng Liu. A proposed radica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design ideas at conceptual design stage.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32(2019): 141-152

Ø Jing Guo, Runhua Tan(通讯作者), Jianguang Sun , Guozhong Cao, Liyan Zhang, An approach for generating design scheme of new market disruptive,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02(2016): 302-315

Ø Runhua Tan, Jianhong Ma, Fang Liu, Zihui Wei, UXDs-driven conceptual design process model for contradiction solving using CAIs, Computers in Industry, 60(2009): 584-591

Ø Runhua Tan, Eliminating technical obstacles in innovation pipelines using CAIs, Computers In Industry, 62(2011): 414-422

     3. 主要著作:

Ø 檀润华(著),C-TRIZ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

Ø 李辉、檀润华(著),专利规避设计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Ø 檀润华、孙建广(),破坏性技术事前产生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Ø 檀润华(编著),TRIZ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Ø 檀润华(编著),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Ø 参编,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Ø 参编,中国创新学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Ø 主编,创新方法教程(高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Ø Tan Runhua, Cao Guozhong1,Nodel Leon, Groth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ided Innovation, Springer, 2009

Ø 参编,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研究生培养

l 培养100多名硕士毕业生、36名博士毕业生及7名博士后。

 面向企业技术转移业绩(向企业推广应用C-TRIZ/TRIZ)

l 按照批量工程师-发明模式向企业转移技术创新方法。将面向不同企业批量工程师的技术创新方法传授、创新项目选择、研发与咨询服务等技术转移活动与企业主创新过程无缝链接,实现了C-TRIZ/TRIZ向企业的大范围技术转移,使C-TRIZ/TRIZ能辅助批量工程师快速且高成功率的完成发明过程,产出批量发明并实现创新。

l 已向2000多家企业实施技术转移。培养了1万名创新工程师,申请了一批发明专利、产生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与新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接受技术转移方包括区域、大型企业、科研院所:

区域: 广东、浙江、天津、河北、内蒙、青海、黑龙江、吉林、陕西等;

大企业:中国中化、中船重工、中信重工、中车-唐车、华北油田、河钢、包钢、三一重工、金风科技、锐捷网络等;

科研院所:航天五院、北京市科学院、河北省科学院、洛耐院等。

l 创新方法师资培训。承担了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创新方法师资班培训、中国科协创新方法师资培训、广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等区域与湖北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的创新方法师资班培训。

l 创新方法普及培训。航天三院、海尔中央研究院、移动通讯中央研究院、一汽轿车、吉利、潍柴动力、宝钢等。

l 高端讲座。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厦门市、青岛市等提供了以TRIZ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方法讲座。

 国际学术交流

l 19 TRIZ 国际会议(TRIZCON2017,美国)大会报告

l 20 届国际TRIZ 会议(TRIZCON2018,美国)特邀作C-TRIZ 报告

l 承办AI TRIZCON-II国际会议(2018,中国天津)担任大会主席

l 欧洲TRIZ 国际会议(TFC2018,法国)大会报告

l 10 届国际系统化创新会议(英国,2019)特邀报告